溯源作者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之手,原诗为《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中,“更深月色半人家”一句,描绘了中秋夜色下半掩竹篱人家中透出的朦胧月色,营造出一幅宁静安详的秋夜图景。
赏析诗句
1. 意境悠远
“更深月色半人家”一句,通过“更深”和“半”两个字营造出一种深沉宁静的氛围。皎洁的月光在夜幕中洒下,照耀着半掩的竹篱人家,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夜的秘密。一句诗词,勾勒出一幅深远隽永的画面,给人以无限遐想。
2. 寄寓情思
宋代是中国词的黄金时代,词人多寄情于词,借词抒发自己的情感。“更深月色半人家”一句,蕴含着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在中秋佳节这个团圆的日子,诗人独自在外漂泊,遥望明月,不禁想起远方的故乡和亲人,心中充满感伤和孤独。
3. 语言精炼
这句诗仅有七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切的情感。苏轼的语言精湛,用字简洁而精准。一个“更”字,写出了夜深人静的时光;一个“半”字,道出了月色的朦胧;一个“人家”,勾勒出温馨的画面。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生动传神的中秋月夜图。
名人佳评
历代以来,众多名家对这句诗都赞不绝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王夫之:“此句妙在大半。若云‘半人家’,则又无味。”
黄庭坚:“此句是不可道破底事,道破则妙处无矣。”
王国维:“水调歌头之佳正在‘更深月色半人家’一句。”
流传至今
“更深月色半人家”一句诗,经过千年的流传,早已成为中秋佳节的代表性诗句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例如:
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唱到:“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歌曲《但愿人长久》中,有这样的歌词:“更深月色半人家,但愿人长久。”
结语
“更深月色半人家”一句诗,以其清雅似水、月色如诗的意境,寄寓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精髓和魅力。它不仅是中秋佳节的经典诗句,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