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所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这篇文章以记叙游览快哉亭的见闻为主线,抒发了苏轼被贬谪后的旷达胸襟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一、主旨探究
黄州快哉亭记的主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文章开篇即点明主旨:“临皋而风,快哉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苏轼面对浩瀚的江山,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幻无常。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忧虑,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看待这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旷达襟怀,宠辱不惊
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落自卑,而是表现出一种旷达的襟怀。他自嘲为“谪仙人”,游山玩水,寄情山水,以乐观的态度应对逆境。文章中写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体现出苏轼坚韧不拔、宠辱不惊的胸襟。
3. 寄情山水,怡然自得
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常游览快哉亭,寄情山水。他喜欢在亭中吟诗作赋,与友人谈笑风生。文章中写道:“书声琅琅,竹声萧萧,松声拂拂。此三声也,有无相生,难可俱得。夫惟贤者能尽其性,然后可以调和天地之气。质而后野,文而后史。今乡邦之贤士,云集此地。同好者多矣。”可见苏轼在贬谪期间,并没有沉溺于消极情绪,而是通过与山水为伴,在精神世界中寻找寄托,怡然自得。
二、艺术特色
黄州快哉亭记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
1. 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流畅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没有雕琢堆砌之感。苏轼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鲜明的意境。例如,“山下兰芽短浸溪,松根石底水浅流”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山水画卷。
2. 对比手法,突出情感反差
文章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情感的反差。开头写“临皋而风,快哉风!”表现出苏轼豪迈旷达的情怀;而结尾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则表现出苏轼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寥。这种情感反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 抒情议论,融情于理
文章既有生动的游记描写,也有议论抒情。苏轼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感悟,将议论融于抒情,使文章既有形象性,又富有哲理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