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在某年秋天,乘船沿着长江东下。一路上,他饱览了秋天的美景,有感而发,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诗中的"秋霜",指的就是秋天萧瑟的秋风。后人便用"秋风萧瑟"这个成语来形容秋天萧条荒凉的景象。
2. 秋高气爽
成语"秋高气爽"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中写道: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描写的是秋天雨水少,天高云淡,空气清凉爽朗的景象。后人借用此成语来形容秋天晴朗宜人的气候。
3. 秋月寒霜
"秋月寒霜"这个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诗中写道: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中描绘的是秋天明月高悬,清辉映照大地,寒霜凝结霜花的景象。后人便用"秋月寒霜"来形容秋天月色皎洁,寒意逼人的情景。
4. 秋风扫落叶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写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描绘的是秋天雨后,山林焕然一新的景象。秋风吹过,落叶纷纷飘落,仿佛是在打扫大地。后人便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秋天肃杀萧瑟的景象。
5. 秋水伊人
这个成语源自《楚辞·九歌·湘夫人》。其中有一段写道: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潭中有美人兮,将寄兮江北。"
描写的是秋风瑟瑟,落叶飘零,一个美人划着轻舟,穿越洞庭湖的景象。后人借用"秋水伊人"这个成语来形容秋天水波秋水,美人如约的画面。
6. 秋风过耳
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原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
"嵇康与山涛共入洛,毕卓问山巨源曰:嵇叔夜何如人?答曰:审如刘伶。后共载与嵇康同船,语良久,绝无一言。既去,卓问之,曰:何乃尔?答曰:乃觉耳中如灌铅汁。"
意思是嵇康的言谈见识,让山涛感到自己的才学浅薄,仿佛秋风掠过耳朵,毫无收获。后人便用"秋风过耳"来形容听别人的话毫无收获。
7. 秋毫无犯
这个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文中写道:
"跂者抢之以椎,又杀其父,又取其牛,而衅人于王。王怒,将戮之。仲尼闻之,曰:请活之。王曰:寡人已怒矣。仲尼曰:请待之以死。明日,徐行过之,跂者疾走,匍匐而拜,曰:吾不敢,夫子察我矣。"
意思是卫国的君主杀了人,仲尼请君主饶恕他。君主说已经发怒了,仲尼说那就等君主气消了再处理。第二天,仲尼慢慢走过去,杀人者连忙跑来拜谢,说:我不敢,先生知道我是冤枉的。后人便用"秋毫无犯"来比喻丝毫不受损害。
8. 秋风瑟瑟
这个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风词》。诗中写道: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风道。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诗中描绘的是秋天狂风呼啸,卷走了屋顶上的茅草,茅草随风飘零,落入水中。后人便用"秋风瑟瑟"来形容秋天风声飒飒,令人瑟瑟发抖的情景。
9. 秋风不识愁
这个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诗中写道: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描绘的是秋天秦淮河畔的夜景,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映照着沙洲。河对岸的商女还在歌唱《后庭花》,仿佛不知道家国兴亡的愁苦。后人便用"秋风不识愁"来比喻身处愁苦之中,却依然能保持旷达乐观的心境。
10. 秋叶知秋
这个成语源自南北朝时期南朝梁诗人萧纲的《秋怀》。诗中写道:
"平生最念是秋风,又是秋风起处逢。惆怅故园千里路,黄尘断雁一声横。"
诗中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思念故乡的情怀,其中"秋叶知秋"这句话暗喻了秋叶飘零,正是秋天到来的标志。后来人们便用"秋叶知秋"来形容根据细微的迹象,就能预知事情的发展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