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作品,作于熙宁九年(1076年)秋。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后移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密州地处山东半岛,多丘陵原野,是苏轼喜爱的游猎之地。这首词描写了苏轼密州出猎的情景,表达了他旷达豪迈的情怀。
词作原文
1.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一、豪迈之情
词的上片一上来便以“老夫聊发少年狂”开篇,展现了苏轼豪迈不羁的性格。虽然年已老迈,但心中的豪气依旧不减当年。他左牵黄鹰,右擎蒼犬,身着华丽的锦帽貂裘,率领着千骑纵马驰骋于平原之上,场面何等壮观。
二、报国之志
第二句中的“为报倾城随太守”表达了苏轼为报效国家而受命出猎的心情。他希望通过这次出猎活动,向密州百姓展示自己作为太守的威严和能力,鼓舞他们的士气。
三、壮心不已
第三句中的“亲射虎,看孙郎”表现了苏轼的壮志未酬的情怀。他自比三国时期的孙权,希望像孙权那样亲手射杀江东猛虎,建功立业。
四、壮志难酬
词的下片继续抒发苏轼的壮志难酬之情。第一句中的“酒酣胸胆尚开张”看似豪迈,实则是一种无奈的感慨。纵然胸怀壮志,但鬓发已染上霜色,仕途无望,报国无门。
五、矢志不渝
第二句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了苏轼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心。他自比持节于云中的卫青,希望朝廷能够像汉武帝派遣冯唐招募卫青一样,重用自己。
六、射天狼
最后两句中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既是苏轼的豪言壮语,也是他报国无门的悲愤之辞。他虽然无法驰骋沙场,但心中的豪情壮志却始终不灭,即使只能隔着西北风望月空叹,也要向苍天射出一箭,以寄托自己的报国之志。
结语
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一首豪迈雄壮的词作,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矢志不渝的性格。这首词不仅描写了苏轼出猎的场景,更表达了他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