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影映月,古来有之。或许是月色迷人,或因心有所思,月下的身影总给人无限遐想。宋代词人李清照曾写下“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河汉清且浅”。诗中描绘了女子月下独坐,睹物生情的场景,其中“坐看”二字尤为传神,仿佛女子与天上的牛郎织女相伴,暂时忘却了思念之苦。
对影成三人的来历
李清照的这首词中虽没有“对影成三人”之句,但此语亦出自李清照之手。在她的另一首词作《孤雁儿》中,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句。这首词描写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其意境凄婉动人。元末明初词人王沂孙在《花深深·春思》词中化用了李清照的句子,写道:“一霎春阴,乍晴还雨。双燕归来,尽日鸣春语。薄暮杏花繁,锁烟村雨。对影成三人,醉眠花月”。王沂孙将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的“此情”二字换成了“对影”,巧妙地将思念之情与月下的身影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了“对影成三人”的意境。
对影成三人的含义
“对影成三人”的字面意思是,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影子,由于月光的照射,形成了三个影子。这三个影子,一个是自己,另一个是影子,最后一个则是影子在月光下的投影。这一意象既反映了人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人与自我的对话。
在传统文化中,影子往往与人的内心世界联系在一起。影子可以看作是人潜意识的体现,它既是我们的一部分,又与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当我们面对影子的时候,也是在面对自己的内心。因此,“对影成三人”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月下的自我反省与对话。
对影成三人的文化影响
“对影成三人”这一意象在宋元以来的诗词中多次出现,成为一个具有强烈文化内涵的意象。它既可以用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也可以用来抒发诗人的孤独和惆怅之情。
如宋代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和祝愿,其中“千里共婵娟”一句,便是一种对影成三人的意境。虽然远隔千里,但诗人与亲友的心灵却通过月色相连。
元代诗人王沂孙在《花深深·春思》词中写道:“一霎春阴,乍晴还雨。双燕归来,尽日鸣春语。薄暮杏花繁,锁烟村雨。对影成三人,醉眠花月”。这首词描写了诗人在春雨中的思念之情。词中的“对影成三人”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也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精神慰藉。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词中写道:“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语商量舌。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思念和痛苦。词中的“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一句,便是一种对影成三人的意境。诗人借由月盈月缺的变化,来比喻自己与爱人之间的离合悲欢。
结语
“对影成三人”这一意象,既是诗人自我反省与对话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影子、人与内心世界关系的一种独特诠释。它在宋元以来的诗词中广泛流传,成为一种具有强烈文化内涵的意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美学资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