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诗词吟明月

2024-04-11 16:22:50 投稿人 : im 围观 : 109 次 0 评论

  开篇

中秋诗词吟明月

  中秋佳节,明月当空,是一年一度团圆的日子。自古以来,诗人墨客们留下无数吟诵中秋月色的诗词佳作,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月华盛景。现摘录几首经典古诗,以飨读者。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怀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时所作,寄托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词中以一连串的设问开篇,营造出一种深远悠长的意境,继而笔锋一转,想象自己乘风归去月宫,却因高处寒冷而作罢。随后,他以月下起舞、转阁低户等动作描写,刻画出中秋月夜的清幽宁静。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亲人团圆的殷切期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范仲淹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情知此夜月,流照故乡水。

  转过小窗分得香云半,醉倒更寒天,怕见故乡月。

  暮蝉喧月树,断雁过长空。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恨水长东,恨河广西,流不到君侧。

  此时月在何?

  依旧照我屋前溪。

  点评:范仲淹这首词同样是中秋之夜的怀乡之作,但风格更为沉郁。词人身处异乡,独倚高楼,望月思乡,不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他明知中秋之月普照天下,故乡也必能见到,但仍因无法亲眼目睹而倍感惆怅。词中的暮蝉喧嚣,断雁哀鸣,更增添了诗人的寂寥和思念。末句“此时月在何?依旧照我屋前溪”既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也流露出他对天涯游子的深切同情。

  3.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白兔捣药秋复春,娥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故月不必待圆时,月满空中秋正好。

  不知团圆是何物,偏爱团圆说破人。

  点评:王建这首诗着重探讨了中秋月与古今之月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入手,追问“白兔捣药秋复春,娥娥孤栖与谁邻?”,道出了月宫之中嫦娥的寂寞与孤清。随后,他笔锋一转,提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表明虽然今人无法看到古时的月亮,但古时的月亮却曾照耀过古人。这体现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长河中,中秋月始终亘古不变。

  4. 中秋月夜·洞庭湖》

  刘禹锡

  天将白月溶溶泻,夜久星河落处明。

  洞庭木落露清凝,银涛秋生绿水轻。

  壮浪滚身寄我梦,中天揽月照孤情。

  不知天女挥何处,一边风起一湖秋。

  点评: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中秋之夜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豪迈阔达的情怀。诗歌开篇即以“溶溶泻”三个字描绘了月亮皎洁明亮的光芒,仿佛溶化的白银倾泻而出,照亮了夜空。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洞庭湖的秋景:木叶凋零,露水凝结,银色的波涛在秋日的月光下泛着绿光。诗人乘着壮阔的湖浪,寄梦于浩瀚的宇宙,揽月入怀,照亮了自己的孤寂之情。最后两句“不知天女挥何处,一边风起一湖秋”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天女挥洒衣袖,卷起洞庭湖上秋风,让整个湖面都沉浸在秋意之中。

  5. 中秋夜月·赠邻舍诸弟

  朱淑真

  中秋夜月满佳期,寄语重阳倍思归。

  故里金莼千万鲤,故园枫叶几枫枝。

  月中婵娟且无恙,世间儿女几时齐?

  绿鬓自惊无著色,白头知是更衰迟。

  点评:朱淑真这首诗表达了中秋佳节思归思亲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感伤。诗歌开头两句以“满佳期”和“重阳”这两个节日烘托中秋月的喜庆气氛,但随即话锋一转,写到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诗人想象故乡的池塘里金色的鲤鱼成群结队,枫树上的枫叶也已染上秋色,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然而,现实中诗人却漂泊在外,无法与亲人团聚,不禁发出“世间儿女几时齐”的感叹。最后两句“绿鬓自惊无著色,白头知是更衰迟”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容颜衰老的忧虑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6. 十五夜望月》

  苏轼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点评:苏轼这首诗再次表达了中秋月夜的孤寂与相思之情。诗人独自一人赏月,心中空落,不禁发出“中秋谁与共孤光”的疑问。随后,诗人想象嫦娥后悔偷吃了仙药,流落广寒宫,夜夜思念人间。这既暗指诗人自己的处境,也表达了对中秋团圆的渴望。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悠远,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离合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八月十五夜月

  李白

  八月十五夜,中秋月倍明。

  我寄嫦娥一枝桂,请折月中桂华。

  酒倾桂杯,且共影儿语,

  不辞醉倒桂花下。

  点评:李白这首诗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的醉人之景。诗人将明月比作“桂华”,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想象自己向嫦娥赠送一枝桂花,并邀请她一同月下饮酒,沉醉在桂花香气中。这首诗语言轻快活泼,充满了诗人的想象力和豪迈之情,体现了李白在天高月明的中秋之夜所获得的欢乐与满足。

  结语

  以上所列举的几首诗词,只是广袤的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小部分。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或咏叹中秋月色之美,或寄寓怀乡思亲之情,或抒发人生感悟之叹,共同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中秋月华图景。这些诗词佳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中秋佳节的文化情结和精神内涵,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相关文章

  • 离离原上草,谁人知我心
    离离原上草,谁人知我心

      1. 桃李争辉   风华正茂的春天,百花争艳,桃李争辉。它们尽情绽放,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然而,在这繁花似锦之中,却有一种不起眼的草,它没有艳丽的花朵,只是默默无闻地生长在原野之上。这草,就是离离原上草。...

    2024-11-01 12:02:31 散文随笔
  • 雪之舞,墨痕凝香
    雪之舞,墨痕凝香

       1. 雪意绵绵,银装素裹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 江山一片皆白,化为人间仙境。   4....

    2024-11-01 12:02:25 散文随笔
  • 黄州快哉亭记: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黄州快哉亭记: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黄州快哉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所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这篇文章以记叙游览快哉亭的见闻为主线,抒发了苏轼被贬谪后的旷达胸襟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一、主旨探究   黄...

    2024-11-01 12:02:18 散文随笔
  • 离骚全文知多少:千古绝唱的深邃内涵
    离骚全文知多少:千古绝唱的深邃内涵

      引言   《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抒情诗。全诗共373行,2490余字,是屈原坎坷一生的真实写照和精神世界的忠实反映。本文将逐段解读《离骚》全文,领略其深邃的内涵和...

    2024-11-01 12:02:12 散文随笔
  • 老夫聊发少年狂:勇气、激情与永不言败的精神
    老夫聊发少年狂:勇气、激情与永不言败的精神

      序言   在古人笔下,年老往往与沉寂、暮气沉沉联系在一起。然而,一首苏轼的豪迈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却打破了这一惯例,其中“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更是成为了旷古绝唱,激荡人心。   一...

    2024-11-01 12:02:06 散文随笔
  • 观潮奇观,尽在指尖
    观潮奇观,尽在指尖

      序言:   潮汐涨落,波澜壮阔,在天地间的交织中谱写着大自然的壮丽乐章。观潮,这一古老的传统,自古以来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赏玩者,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观潮不再局限于特定...

    2024-11-01 12:01:59 散文随笔
  • 飞羽觞而醉月:诗词中的月下之乐
    飞羽觞而醉月:诗词中的月下之乐

      1. 前言   明月清辉,洒遍大地,自古以来便寄托着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在诗词中,月下之乐更是屡见不鲜,其中尤以飞羽觞而醉月的场景最为动人。   2. 杯中之月   “飞...

    2024-11-01 12:01:53 散文随笔
  • 范文程:明清易代的风云人物
    范文程:明清易代的风云人物

      一、早年仕途:辅佐明朝   1. 幼年聪颖:范文程自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   2. 科举登第:崇祯十三年(1640年),范文程考中进士,踏入仕途。   3. 效忠明朝:...

    2024-11-01 12:01:47 散文随笔
  • 诗词的世界,尽显魅力
    诗词的世界,尽显魅力

      1. 诗词的定义和起源    - 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体裁,起源于先秦时期。    - 诗是指有韵律的文学形式,而词是从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新体诗。   2. 诗词的...

    2024-11-01 12:01:40 散文随笔
  • 雪舞凌空,银装素裹
    雪舞凌空,银装素裹

      1. 银装素裹,千里琼瑶。——李白《塞下曲》   2.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24-11-01 12:01:34 散文随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