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眺远寄乡愁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相传起源于东汉时期。据《后汉书》记载,汝南郡征士桓景因避祸隐居山林,于九月九日登山祈福,偶遇南阳人费长房,得知桓氏后代将有一场劫难,唯登高避祸方可免灾。桓景信以为真,携全家登高,果然躲过了瘟疫。
自此,登高避灾的习俗流传开来,逐渐演变成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寄托祈福消灾、延年益寿的愿望。
二、菊花映彩寄相思
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菊花与重阳联系在一起,始于西晋时期。当时,文人郭璞撰《九日》诗云:“菊花开兮秋风起,露凝香兮云欲湿。八九佳节正相宜,况值千金气相随。”自此,菊花成为重阳节的象征。
重阳赏菊的风俗由来已久,人们在这一天饮菊花酒、插菊花、佩菊花,以寄托情思。菊花清雅高洁,被誉为“花中隐士”,其清淡的香气,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三、茱萸佩香寄重情
重阳节还有佩茱萸的习俗。茱萸是一种香草,具有驱邪避灾的功效。早在《诗经》中就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记载。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也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佩茱萸,寄托着人们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和思念。佩茱萸祈福平安,祈愿亲友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四、重阳宴聚寄情谊
重阳节也是亲友团聚、共叙情谊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登高宴饮,举杯欢庆,共享佳肴美酒。
重阳宴的菜肴多以吉祥喜庆为主,如重阳糕、柿子、羊肉等。重阳糕也称“花糕”,寓意步步高升;柿子谐音“事事如意”,羊肉谐音“阳”,寓意阳气旺盛、延年益寿。
五、诗词吟唱寄雅兴
重阳节是诗歌创作的盛会,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吟诵重阳的佳作。
杜甫《登高》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了重阳时节的萧瑟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家国兴衰的感伤。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发了诗人身在他乡,却心系亲人的思乡之情。
结语
九九重阳,登高望远,寄托着人们祈福消灾、延年益寿、相思团聚的愿望。它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人情味的节日,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感恩亲友,珍惜当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