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承载着时代变迁的印记,也激荡着无数学子的情感共鸣。2013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赏析”别出心裁,将一首千古名词纳入考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2. 命题之妙:诗词与时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悟。命题者选取这首词,一方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也隐喻着当代学子在成长道路上的迷茫和困惑。
3. 赏析之难:情感与哲理
赏析一首词,不仅要把握其语言之美,还要深入理解其情感内涵和思想哲理。苏轼的这首词,历来被解读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然而,对于青年学子而言,或许可以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这首词。
4. 解读一:困境中的思与悟
中秋佳节,本是团圆共赏之日,但作者却身处异乡,无法与亲人团聚。面对明月,他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人生有情岂能尽,月有阴晴圆缺”,作者深刻体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缺陷。
5. 解读二:理想与现实
词中“欲上青天揽明月”一语,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也隐喻了实现理想的艰难。面对现实的挫折和磨难,青年学子需要像苏轼一样,保持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
6. 解读三:时空与永恒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以时空的交融,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无论是离合悲欢,还是阴晴圆缺,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规律。青年学子要学会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从时空的永恒性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7. 结语:诗意传承
2013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不仅是一道考察文学功底的题目,更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通过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青年学子不仅领略了词作的审美价值,更从中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
诗词的回响,在高考作文题中得到延续,也在一代代学子的心中传承。当青年学子在诗词中感怀人生、感悟哲理时,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将在他们身上得到发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