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朗读
1.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2.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夜中流已忘机。
3. 江山如此不复得,卧历阴阳恐崔嵬。
4.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
一、诗风苍凉悲壮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经历了宦海沉浮和牢狱之灾,苏轼的心境十分复杂。这首诗正是他心中郁闷苦闷的真实写照。诗中以“明月皎皎照我床”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暗示着诗人的孤苦无依。随后的“瞿塘嘈嘈十二滩,此夜中流已忘机”一句,以瞿塘峡险峻的激流比喻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诗人在面对逆境时,以博大胸襟,忘却烦恼,表现出一种旷达不羁的情怀。
二、济世忧国情怀
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了强烈的济世情怀。诗中“江山如此不复得,卧历阴阳恐崔嵬”一句,既是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也是对自身抱负无法施展的遗憾。苏轼希望上天能够降下有才之士,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这体现了诗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操。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
《记承天寺夜游》的最后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全诗最有名的千古名句。苏轼认为,选拔人才不应拘泥于固有模式,应该打破常规,广纳贤才。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对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强烈呼吁。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背景下,苏轼的这一思想具有极强的进步意义。
四、艺术手法
《记承天寺夜游》在艺术手法上也颇具特色。诗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如“明月皎皎”与“星汉西流”,表现了时间流逝的无情;“江山如此”与“卧历阴阳”,表现了诗人仕途坎坷的无奈。诗中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催嵬”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记承天寺夜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晚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一首名篇。这首词以其苍凉悲壮的诗风、强烈的济世情怀、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它不仅体现了苏轼的个人风格,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心态和时代精神。
后世评价
《记承天寺夜游》受到后世文人的广泛推崇。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曾赞叹这首词“妙绝古今”。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这首词“慷慨悲凉,金声玉振”。近代文学家鲁迅也 highly 评价这首词,称其“磊落豪宕,不可一世”。可见,《记承天寺夜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崇高。
结语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一生中一首重要的作品。它以其苍凉悲壮的诗风、强烈的济世情怀、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这首词不仅体现了苏轼的个人风格,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心态和时代精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