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盛唐诗人,以七绝见长,与李白、高适齐名,世称“王江宁”。开元盛世,王昌龄入仕为官,官至江宁丞,后贬官龙标尉。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柴侍御奉命出使吐蕃。柴侍御与王昌龄交情深厚,临行前夕,王昌龄设宴为其饯行。席间,宾朋欢聚,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王昌龄挥笔题赠友人一首送别诗,千古名篇《从军行》由此诞生。
二、诗心独运,托物言志
《从军行》共四首,第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歌开篇,以“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作为时空背景,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紧接着,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道出了边塞征战的艰辛与残酷。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诗人托物言志,以古喻今。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以骁勇善战闻名。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人柴侍御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够像李广一样,为国建功立业,保卫疆土。
三、望关怀远,绵绵情谊
第二首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绘了边塞将士日夜盼望家书的情景。烽火连天,家书万金难求,思念之情令人肝肠寸断,白发丛生。
第三首诗“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人从琵琶曲声中体会到了边塞的离愁别绪。琵琶声声,勾起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而高高的秋月,见证着他们的孤寂与相思。
第四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身披战甲,征战沙场,誓要保家卫国,不破敌军誓不回还。
四、千古绝唱,流传后世
王昌龄的《从军行》四首,气魄宏伟,感情真挚,既抒发了边塞将士的离愁别绪,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和对国家的忠贞之情。这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成为千古传诵的绝唱。
《从军行》不仅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也是唐诗中送别诗的典范。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结语
王昌龄的《从军行》,以其感人肺腑的真情和豪迈奔放的气势,在诗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