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一文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之手,全文仅有80余字,却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钱塘江壮观的观潮景象,被后世誉为观潮散文中的珍品。
1. 起承:勾勒雄伟气势
文章开篇便以一句气贯长虹的总领句:“钱塘江涌潮,天下来潮”。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钱塘江观潮的宏伟气势,在寥廓的天地间,巨大潮浪奔涌而来,预示着即将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水陆较量。
2. 承转:描绘涌潮形态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描写潮水的具体形态:“似银山倒挂,直压江城”。银山倒挂一词,以白浪如银,气势磅礴,宛如银山倾泻而下,逼向江边城池,形象生动而夸张,烘托出潮浪来势之猛烈。
3. 转合:表现观潮壮观
文章后半部分,作者笔锋所向,描绘观潮的盛况:“四岸鼓声震沸,却无一人放舟出”。面对如此撼人心魄的观潮奇观,四岸聚集的观潮者无不为之震撼,鼓声震耳欲聋,却无一人敢于驾舟出游,侧面烘托出潮浪的凶猛。
4. 语言特点:生动传神
《观潮》一文语言凝练精悍,生动传神。作者巧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涌潮比作“银山倒挂”,既形象具体,又夸张生动,令人叹为观止。另外,全篇文字大多为短句,节奏紧凑有力,充分表现出潮浪汹涌澎湃的动态美。
5. 艺术手法:烘托渲染
文章通过对涌潮形态的细致描绘和观潮场面铺垫,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潮水比作银山倒挂,将观潮者的反应描写得如临大敌,渲染出潮浪来势之凶险,烘托出观潮的壮观景象。
6. 思想内涵:人类的渺小
在浩瀚磅礴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面对钱塘江的涌潮,人们只能望而却步,无法抗拒。文章通过对大自然奇观的描写,引发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启迪人们认清自己的位置,面对大自然时保持谦卑与敬畏之心。
7. 总结:流芳百世的名篇
《观潮》一文以其精炼生动的语言,磅礴大气的意境,成为观潮散文中的千古名篇。文章对潮浪形态的描绘,对观潮场面的渲染,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古典散文语言的高度艺术成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