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

2024-04-22 20:23:37 投稿人 : im 围观 : 68 次 0 评论

  战国时期,孙敬勤奋学习,常挑灯夜读,但常常疲惫不堪。为了提神,他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直流,提醒自己不能懈怠。

悬梁刺股

  2. 囊萤映雪

  汉代,车胤家境贫寒,读书只能借微弱的萤火光。冬天,他凿开冰面,映着雪光读书,勤奋感天动地。

  3. 凿壁偷光

  汉代,匡衡家境贫穷,为了偷伯母家的烛光读书,他凿了一个洞,借邻居的灯光学习。

  4. 锥刺股

  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各国不成功,意志消沉。但想到自己曾经的勤奋,便用锥子刺大腿,提醒自己要继续努力。

  5. 囊萤夜读

  五代时期,孙康家贫无油灯,便用萤火照亮书本夜读。他的勤奋感动了天帝,派天仙送来神灯。

  6. 温故知新

  孔子强调,学习要温习旧知识,才能获得新认识。

  7. 学而时习之

  孔子主张,学习要经常温习,才能巩固所学。

  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认为,学习要孜孜不倦,教导别人也要不辞辛苦。

  9. 一日千里

  汉朝,公孙弘勤学苦读,进步神速,被誉为“一日千里”。

  1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子认为,种树需要十年,培养人才需要百年,可见教育的漫长和重要性。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认为,与不同的人交往,总能学到东西。

  12. 书中自有黄金屋

  宋代,朱熹用“黄金屋”比喻通过读书可以获得财富和功名。

  13. 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代,朱熹用“颜如玉”比喻通过读书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14. 学海无涯

  韩愈认为,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学习永无止境。

  15. 学无止境

  汉代,司马迁主张,学习应该是终生的追求,没有止境。

  16.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宋代,苏轼比喻学习就像逆水行舟,如果不努力前进,就会退步。

  17.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明代,胡应麟认为,多读诗歌可以提升文学素养,即使不会作诗也能欣赏。

  1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代,杜甫认为,广泛阅读可以积累知识和灵感,写作时下笔如有神助。

  1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宋代,苏轼主张,读书要与实践结合,只有既饱览群书,又阅历丰富,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20. 学而优则仕

  孔子认为,学习优秀的人应该为官从政,为社会做贡献。

  2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认为,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只学习不思考毫无意义,只思考不学习则不知所然。

  22. 勤能补拙

  汉代,匡衡家贫无灯读书,但通过勤奋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23. 天生我材必有用

  唐代,李白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努力勤奋,都能有所成就。

  24. 书痴者文必工

  宋代,朱熹认为,真正爱好读书的人,文章必定写得好。

  25. 腹有诗书气自华

  唐代,孟郊认为,读书可以提升个人气质,让自身散发独特的魅力。

  26. 读书不觉已春深

  唐代,白居易形容读书时投入专心,忘记时间的流逝。

  2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代,杜甫赞美读书的重要性,认为广泛阅读可以增强写作能力。

  28. 笔耕不辍

  明代,归有光形容勤奋写作,笔耕不断。

  29. 下笔如有神

  唐代,杜甫形容文思泉涌,写作自然流畅。

  30. 出口成章

  宋代,苏轼形容出口成文章,才思敏捷。

  31. 才高八斗

  汉代,蔡邕形容形容才华出众,文采飞扬。

  32. 学富五车

  汉代,刘向形容学问渊博,知识丰富。

  33. 博览群书

  唐代,白居易形容广泛阅读,涉猎众多书籍。

  34. 嗜书如命

  唐代,韩愈形容酷爱读书,对书籍痴迷。

  35. 通宵达旦

  宋代,苏轼形容读书写作通宵不眠,废寝忘食。

  36. 废寝忘食

  宋代,苏轼形容勤奋学习,忘记了睡眠和吃饭。

  37. 闭门读书

  唐代,杜甫形容潜心学习,闭门谢客。

  38. 日夜兼程

  元代,马致远形容勤奋学习,日夜赶路。

  39. 孜孜不倦

  唐代,李白形容坚持不懈,勤奋努力。

  40. 夙兴夜寐

  唐代,李白形容勤奋好学,早起晚睡。

  41. 韦编三绝

  战国时期,孔子形容读《春秋》很投入,把竹简都磨断了。

  42. 过目不忘

  唐代,李白形容记忆力好,看过的东西都能记得。

  43. 倒背如流

  宋代,苏轼形容背诵流利,倒背如流。

  44. 醍醐灌顶

  宋代,朱熹形容醍醐灌顶,使人豁然开朗。

  45. 茅塞顿开

  宋代,苏轼形容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46. 恍然大悟

  元代,马致远形容突然明白,恍然大悟。

  47. 学以致用

  宋代,张载强调学习要用于实践。

  48. 温故知新

  孔子认为,温习旧知识可以获得新认识。

  49. 举一反三

  宋代,朱熹提倡学习一件事,能应用到三件事上去。

  50. 学贵得师

  唐代,韩愈强调学习要找好老师。

相关文章

  • 狼蒲松龄:寓言大师的隐喻世界
    狼蒲松龄:寓言大师的隐喻世界

      一、引言   蒲松龄,清朝杰出的文人,其《聊斋志异》中收录的《狼》一文堪称寓言经典。通过生动形象的狼的形象,蒲松龄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与人性的黑暗。本文将结合文本,深入分析《狼》这篇寓言,探究其内涵、艺术...

    2024-11-01 12:00:22 历史人文
  • 黄鹤楼:诗词中的千年胜景
    黄鹤楼:诗词中的千年胜景

      前言   黄鹤楼,这座屹立于武汉市蛇山之巅的名楼,自古以来便以其壮丽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于世。从李白的《黄鹤楼》到崔颢的《登黄鹤楼》,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颂咏黄鹤楼的千古名篇。本文将探寻这些诗词创作的...

    2024-11-01 12:00:16 历史人文
  • 静夜思:明月之下,离乡人的深切思念
    静夜思:明月之下,离乡人的深切思念

       1. 古诗原文及注释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床前:睡床前的。...

    2024-11-01 12:00:09 历史人文
  • 谷雨时节:诗词中的春之灵韵
    谷雨时节:诗词中的春之灵韵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雨”为名的节气。它代表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传递着丰收的希望和绵长的生机。历代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描摹谷雨时节的独特景象和情怀,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流传千古的春日画卷...

    2024-11-01 12:00:03 历史人文
  • 缅怀先烈,志存高远
    缅怀先烈,志存高远

      1. 千古英魂,浩气长存。英雄烈士,为国捐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旗帜,他们的精神照亮了民族的未来。   2. 巍巍青山,见证壮举。烈士墓前,人们肃穆而立,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他们的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英...

    2024-11-01 11:59:56 历史人文
  • 相思难断
    相思难断

       《凤求凰·琴挑》——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

    2024-11-01 11:59:50 历史人文
  • 蠡的准确读音,判别清晰不迷茫
    蠡的准确读音,判别清晰不迷茫

      1. 蠡字的字形与发音   蠡,汉字繁体作“蠡”,简化后为“蠡”。其字形由“贝”和“里”两个部件组成,其中“贝”表示贝壳,“里”表示里面。蠡的读音为“lǐ”,一声。   2. 蠡字的含义...

    2024-11-01 11:59:44 历史人文
  • 诗句背景(1)
    诗句背景(1)

      “画船听雨眠”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雨》一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

    2024-11-01 11:59:37 历史人文
  • 竞渡歌赏析:穿越时光的龙舟精神
    竞渡歌赏析:穿越时光的龙舟精神

      序言   竞渡歌,又称龙舟歌,是一首古老的中国民歌,起源于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这首歌以其激昂的节奏、鲜明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盛况,颂扬了龙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

    2024-11-01 11:59:31 历史人文
  • 金色的脚印:步履无声的传承
    金色的脚印:步履无声的传承

      一、导入    教师以一首关于金色的脚印的诗歌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提示学生思考:“金色的脚印”象征着什么?   二、诗歌赏析   1....

    2024-11-01 11:59:24 历史人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