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之时所作。这首诗以悲壮的笔调,表现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和在失败面前不肯屈服的刚烈性格。
1. 原文及拼音
垓下歌
huái xià gē
力拔山兮气盖世, lì bá shān xī qì gài shì,
时不利兮骓不逝。 shí bù lì xī zhuī bù shì。
骓不逝兮可奈何, zhuī bù shì xī kě nài hé,
虞兮虞兮奈若何! yú xī yú xī nài ruò hé!
2. 译文
垓下战歌
我的力气能够拔起山来,我的气势能够覆盖天下。
如今时运不济,我的骏马也不肯疾驰。
骏马不疾驰我还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该如何处置你呢!
3. 赏析
(1)英雄气概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展现了项羽超人的力量和雄视天下的豪迈气概。他自比为力能拔山的英雄,表达了他睥睨群雄、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2)悲壮情怀
“时不利兮骓不逝”一句,写出了霸王在垓下被围的困境和绝望。时运不济,骏马也不肯前行,这进一步衬托了项羽悲壮的处境。
(3)深沉哀怨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两句,抒发了项羽对骏马和虞姬的深沉哀怨。他无法突围,眼看着骏马和虞姬即将落入敌手,内心的悲愤和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4. 艺术特色
(1)对比手法
诗中“力拔山兮气盖世”与“时不利兮骓不逝”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项羽从巅峰跌落谷底的悲惨境遇。
(2)叠词运用
“虞兮虞兮”的叠词反复使用,表达了项羽对虞姬的深切眷恋和不舍之情。
(3)语言凝练
诗歌仅有四句,但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将项羽英雄末路、悲壮离别的悲剧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5. 历史背景
垓下歌作于公元前202年,当时楚汉相争,项羽兵败垓下,被汉军重重包围。项羽四面楚歌,知道大势已去,遂作此歌诀别。
6. 影响及评价
垓下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悲歌,它以其悲壮的格调、深沉的情感和凝练的语言,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这首诗也成为后世诗人表现悲愤之情的典范。
7. 延伸阅读
垓下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至今仍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后世也有许多诗人以垓下歌为题材进行创作,如李白的《垓下歌》、杜甫的《咏怀五百字》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