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句来源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九日齐山登高》一诗中。全诗如下:
九日齐山登高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杖藜登绝顶。
艰难苦 hate 登上望,我寄愁心与明月。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满中秋倍思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 含义解读
这句诗的意思是:让人感到可怜的九月初三之夜,露水像真珠一样晶莹,月亮像弯弓一样皎洁。
3.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重阳节前夕的一个夜晚。诗人登高望远,思念远方的兄弟,感到孤独和忧愁。他将露珠比作珍珠,将月亮比作弯弓,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夜色的美丽。
「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句中,「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怜爱之情。初三之夜是重阳节前夕,也是中秋节后不久。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却孤身一人,难免感到寂寥和感伤。
4. 文化背景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以避邪祈福。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团圆祈福等习俗。
5. 相关诗句
除了这句诗外,杜甫还有其他关于重阳节和中秋节的著名诗句,如:
「九日蓝田崔氏庄」:「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重阳日对酒」:「重阳独酌杯中酒,孤负当年柳絮飞。」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6. 影响
「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句诗流传甚广,被后人引用和改编。例如:
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辛弃疾《祝英台近·过沙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钩。」
这一句诗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引发了后人的共鸣和感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