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仁者爱人,不分贵贱。对于仆从僮婢,圣贤亦多有训诫,教人以宽容之心待之。《论语·里仁》有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即尽己之心;恕,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方能体察他人物情,善待身边之人。
二、僮婢亦人,应有尊严
僮婢虽为仆从,但其为人,与人无异。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对僮婢施以责难,不仅伤其身心,亦违背人性之善。
《孟子·告子下》有云:“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幼童虽年少无知,但天性纯良,尚知爱护父母。僮婢亦是血肉之躯,有血有肉,岂能不渴望尊严与爱护?
三、宽恕过失,明辨是非
僮婢毕竟为下人,难免有失误之时。然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若一味责罚,只会阻碍其知错就改。
《左传·桓公六年》载:“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君子之德,如风般善化万物;小人若身处其中,亦能有所感悟。宽恕僮婢之过失,方能使其感受到善意,自觉改过。
四、仁者不责,以德服人
仁者之心,以德服人。非但责罚不能解决问题,更会伤及和气。
《史记·李斯列传》有云:“夫为符玺之令,而遽责人以死,非仁者之兵也。”李斯身为秦相,却因令符失窃而严酷问罪,最终造成数十人无辜枉死。
真仁者,遇事不急躁,以理服人。即使僮婢有过,亦能心平气和地与之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心悦诚服。
五、子夏之训,铭记于心
孔子高徒子夏,亦曾告诫弟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夏认为,君子一生有三戒,其中之一即为戒斗。对于僮婢,更应如此。与之争论争斗,只会徒增烦恼,无益于问题解决。
六、良善待人,福泽绵长
对待僮婢,当以良善之心。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积恶成祸。
善待僮婢,不仅能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宅氛围,更能给自己带来福泽。反之,若对其苛责责难,不仅损害他人,亦会招致祸患。
结束语
不责僮婢,并非纵容其为非作歹,而是以仁慈之心待人处事。真正的高贵,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一颗善良的心。呵护弱小,善待身边之人,方能赢得尊重,获得真切的快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