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阡陌纵横,少年慧根
高鼎,字凤岗,号菊潭,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生于江苏丹徒县。其父高邮为当地一介塾师,自幼喜读诗文,家学渊源对高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江南游学,诗才初显
年少时,高鼎随父游学于苏州一带,拜见江南名士,切磋诗艺。这期间,他广交文坛志士,兼容并蓄,诗作渐入佳境。
3. 举家北上,仕途坎坷
光绪五年(1879年),高鼎随父赴京参加会试,初试受挫,不得志。后与好友杨昌济、王闿运结伴北游,足迹遍及燕京、塞北。这一期间,他眼界开阔,诗风逐渐成熟。
4. 翰墨生涯,著作蜚声
光绪十七年(1891年),高鼎再次赴京赶考,终高中第,授翰林院检讨。入仕后,他潜心诗文,创作不辍,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
5. 诗歌风格,情景交融
高鼎的诗歌风格以情景交融著称,善于抓住事物瞬间的感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传神的语言,寄寓自己的思想情感。他的诗作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又有塞北塞外的苍凉辽阔。
6. 代表作赏析:
《村居》
千树李花开正盛,
半江红杏竞来迟。
鸟啼百转浑疑曲,
树影横斜乱似诗。
这首诗描写了乡村暮春时节的秀丽风光,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感受完美融合,体现了高鼎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塞上曲》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骑马客,
一片斜阳归。
这首诗是高鼎北游时所作,以简洁洗练的语言,刻画出荒凉塞北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在苍茫天地间的一丝孤寂和感伤。
7. 文学成就,传唱不绝
高鼎在清末诗坛享有盛名,他的诗作被广泛传诵,后人评其:“诗格清雅,言近旨远,有盛唐风骨”。
8. 晚年暮景,归乡养老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高鼎辞官返乡,定居于南京。晚年潜心著述,著有《菊潭诗集》、《菊潭续集》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9. 千古颂扬,一代奇才
高鼎去世后,其诗作受到后人推崇,历代文人墨客对其赞誉有加。民国学者章太炎评价其:“诗能名家,未始难为。独能以名家之诗,不乖于名家之学,世复有几?”
高鼎的一生虽坎坷不平,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诗心,留下了众多感人至深、意蕴悠长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