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1. 墨舞成境,疏淡有致
《鹿柴》一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空旷寂寥之景。书写此诗,须得墨笔相宜,疏密有致。起笔落墨,似入空山,笔锋款款,宛若寻觅。
首句“空山不见人”,笔势凝重,字字珠玑。二字“不见人”略作倾斜,暗寓空山之旷远。第二句“但闻人语响”,笔法轻灵,看似随意却处处传神。“响”字一笔挑出,如余音绕梁,在空山之中回荡。
2. 意在徘徊,动静相生
诗中的“返景入深林”,写的是夕阳西下的光影之美。落笔至此,书者笔锋一转,虚实结合。字形端正稳健,似夕阳沉稳大气;而墨色疏密有致,则巧妙地表现出树林的深远幽暗。
末句的“复照青苔上”,笔势收敛,回味悠长。字形圆润丰盈,宛若青苔绵软。而墨色浓淡相宜,层次分明,更将夕阳余晖照在青苔上的清幽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
3. 心归自然,天地无私
《鹿柴》一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境深远。诗中没有宏伟壮丽的景色,也没有激昂慷慨的情怀,有的只是空山、人语、返景、青苔,这些最平常的事物。
然而,正是这些平常之物,却能引发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无尽遐思。书写此诗,不仅要把握字形笔势,更要领会其内在的意境。心有所归,自能笔下生辉。
4. 无我之境,妙笔生辉
空山之中,无人可见,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书写此诗,也需忘却自我,沉浸其中。笔随心动,笔墨自然流淌。
古人云:“书者,散也”。散去执念,才能进入“无我”之境。此时下笔,不再拘泥于形似,而是直达意蕴。每一笔画,每一墨色,都承载着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5. 结语
《鹿柴》一诗,寥寥二十字,却能勾勒出空山幽境,引发无限遐思。书写此诗,须得墨舞成境,疏淡有致;意在徘徊,动静相生;心归自然,天地无私;无我之境,妙笔生辉。
笔落空山,心归自然。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空寂之中,与诗人同游鹿柴,感受空山之美,领悟自然之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