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懒云卧山迹,
梵刹藏钟声。
一灯秋枕畔,
万事此宵轻。
苔色遥相望,
松涛暗送清。
此地空有我,
凭栏醉月明。
翻译
一缕懒散的白云,慵懒地卧在山间小径,
古刹里传来 悠扬的钟声。
一盏油灯在秋夜的枕畔微弱地闪着光,
万千烦恼,在这静谧的夜晚都已轻盈。
青苔的颜色隔着老远遥相呼应,
松涛声在暗夜里低吟阵阵清凉。
这空旷的寺庙里只有我一人,
倚着栏杆,醉卧在月色朦胧中。
赏析
1. 环境描写
诗人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古寺秋夜的清静画面:云朵轻卧山间,梵刹的钟声悠扬回荡,寺庙沐浴在一片柔和的秋光之中。
2. 心境描写
“一灯秋枕畔,万事此宵轻”二句,写出诗人内心在秋夜的宁静和安详。在微弱的灯火之下,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轻盈与自在。
3. 意境营造
“苔色遥相望,松涛暗送清”二句,进一步营造了寺庙幽深静谧的氛围。苔藓的翠绿与松涛的清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意境。
4. 人物刻画
“此地空有我,凭栏醉月明”二句,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倚栏赏月的画面。在空旷的寺庙中,诗人与明月相伴,醉卧在月光之下。这是一种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墨,字克柔,号理庵、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晚年隐居扬州后所作。当时,郑板桥已辞官归里,在郑家花园过着清贫淡泊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晚年心境的一种写照。
影响
《过郑山人所居》是郑板桥晚年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清丽的意境和闲逸的心境,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