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简介
贾谊(前201年—前169年),西汉大臣、文学家。出生于洛阳,早年受业于春申君门下,以辨析事理、文章俊逸著名。后经吴王刘濞推荐,出使长沙,任王太傅。汉文帝时,贾谊被召为太中大夫,陈述时政,受到皇帝赏识。但因其言论激进,触犯权贵,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数年后,贾谊因忧郁抱憾而卒,年仅三十三岁。
二、名谊原文与译文
《名谊》是贾谊代表作之一,发表于其《新书》中。全文如下:
1. 原文
名一表也,谊一信也。表信不相得,则交不结;交不结,则谋不成。谋不成,则事不立。名谊可以论俗,安社稷,定上下,交君臣,邻兄弟,交亲属,和夫妇。名正谊顺,则庶事举;名不正谊不顺,则庶事废。名者,实之宾也;谊者,名之主也。
2. 译文
声誉是一个人的标示,交情是一种诚信。标示和诚信不配套,友谊就不会牢固;友谊不牢固,谋划就不会成功;谋划不成功,事业就不会建立。声誉和交情可以用来衡量世俗,稳固国家,确立上下关系,协调君臣关系,连接兄弟,拉近亲属关系,和睦夫妻关系。声誉端正,交情顺畅,那么各种事情都能得到解决;声誉不正,交情不顺畅,那么各种事情都会荒废。声誉是事实的辅助,交情是声誉的主宰。
3. 原文
世之平而不治者,外内异辞,貌合心离,士无廉耻,俗皆怠惰,人不知疾,上不知过,此名谊毁誉乱也。
4. 译文
世上有看似平顺而实则混乱的,是由于内外有不同的说法,表面上亲和内心却隔阂,读书人没有廉耻心,世风堕落怠惰,人们不知道自己的病症,当政者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这都是因为声誉和交情受到毁誉混淆。
5. 原文
今有术者,因其所似而顺以取其所好,不因其所恶而逆以伐其所不欲。此好名谊之道也。故为名者,睹好施好,睹恶施恶。名欲亲者,交欲亲之;名欲疏者,交欲疏之。然名安义定,故上下交而不累。
6. 译文
现在有技巧的人,了解别人的喜好,顺从别人的喜好,取悦对方;不了解别人的厌恶,逆反别人的厌恶,避免冲突。这是维护声誉和交情的办法。所以,想要获得好名声的人,看到别人喜欢什么,就施以同样的喜好,看到别人讨厌什么,就施以同样的厌恶。名声和交情相安无事,因此上下级交往不会带来负担。
7. 原文
故名谊者,上为之仪,下为之象。上好仪,则下必象之;上好名,则下必趋之;上好谊,则下必悦之。名者,公器也;谊者,私好也。公器不私,私好不公,则上下交而无事。
8. 译文
所以,声誉和交情,上级作为榜样,下级作为标准。上级重视榜样,下级必定效仿;上级重视声誉,下级必定追求;上级重视交情,下级必定喜欢。声誉是公共财产,交情是私密情感。公私分明,交情和睦,上下级相处就会少有摩擦。
9. 原文
故君臣交,不以官序贵贱,而以谊名相结;上下亲,不以齿齿相齿,而以谊名誉相得。故君虽贵,谊在臣上;父虽尊,谊在子下。
10. 译文
所以,君臣交往,不依据官职高低贵贱,而是以交情和声誉相互结合;上下亲属,不依据年龄长幼,而是以交情和声誉相互认可。所以,君主虽然尊贵,但交情在臣子之上;父亲虽然年长,但交情在儿子之下。
11. 原文
君臣以官序则惑,父子以齿齿则缪。名谊定而官齿废,则上下相得。
12. 译文
依据官职来对待君臣,就会迷惑了;依据年龄来对待父子,就会乖谬。声誉和交情确定了,官职和年龄就废除了,那么上下级和亲属就能互相理解。
13. 原文
故君子为名,必先谊,谊顺则名从之。谊逆则名崩之。名崩之,则贵不可处,众不可使,死不可生。
14. 译文
所以,君子想要获得声誉,必定先建立交情,交情顺畅,声誉自然随之。交情违背,声誉就会随之崩毁。声誉崩毁,则富贵的地位无法保住,众人无法驱使,活着也没有意义。
三、名谊对世道的影响
贾谊认为,声誉和交情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根本。如果声誉端正,交情顺畅,那么各种事务就能顺利开展;反之,则一切都会荒废。
在世道混乱的时候,正是因为人们的声誉和交情受到毁誉混淆。因此,为政者需要重视声誉和交情,以身作则,引导下级效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名谊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声誉和交情在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上级要以身作则,重视榜样和声誉,下级要效仿学习。君臣交往和亲属相亲,都应该以交情和声誉为基础,不拘泥于官职和年龄,才能建立和睦的关系。
贾谊强调,君子想要获得声誉,必须先建立交情。交情顺畅,声誉自然随之;交情违背,声誉就会崩毁。因此,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付出真诚的努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