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 韩安国,字少卿,颍川长社人也。少以文辞知名,建安末,辟司徒掾属。
2. 曹丕受禅,迁侍中。时曹植兄弟与文帝不协,安国从容谏曰:“陛下既践大位,宜总揽百官,亲贤臣,远小人。陛下以王霸大道御天下,为民父母,岂宜与骨肉兄弟争一日之长短乎?臣闻淮南厉王横恣无度,终至覆宗绝祀,周幽王纵宠褒姒,身死国灭,陛下可不监乎!”
3. 文帝默然,乃遣安国就藩国宣旨。植闻安国至,大喜,执安国手曰:“少卿来,真乃天人!”
4. 是时,植方作《洛神赋》,赋成,出示安国,安国称善,植益喜。安国慰喻尽诚,劝植引咎自责,速归京师。
5. 植依安国之言,上表请罪,文帝感其忠义,复诏还都。
6. 黄初元年,安国迁尚书令,封爵关内侯。
7. 文帝尝问安国:“何以知植之必可全乎?”
8. 安国对曰:“臣观其文,故知其可全也。昔司马相如作《封禅书》,意在求封,而辞气卑弱,文无璀璨。今殿下之文,意在辅佐圣主,平定天下,故文辞慷慨激昂,见其志气浩然,故知其不可屈也。”
9. 安国性刚豪,不拘小节,匡救时弊,直言无隐,深受文帝倚重。
10. 曹丕既定蜀,敕群臣上表庆贺。安国以为不宜,上疏谏曰:“陛下以累朝之力,平定祸乱,海内外晏然,此乃天人之功,陛下之德也。今蜀已平,不宣德化,不恤民瘼,而徒以虚文粉饰太平,臣以为不可。且蜀人久经战乱,民心未安,陛下正宜安抚怀柔,以收民心,何忍又劳民伤财以逞虚荣乎?”
11. 文帝采纳安国谏言,罢免庆贺之议。
翻译
1. 韩安国,字少卿,是颍川长社人。年轻时就以文辞著名,建安末年,被征辟为司徒掾属。
2. 曹丕称帝后,韩安国迁任侍中。当时曹植兄弟与文帝不和,韩安国从容劝谏说:“陛下既然已经登基,宜总揽百官,亲近贤臣,远离小人。陛下以王霸大道治理天下,为民父母,岂宜与骨肉兄弟争一日之长短?我听说淮南厉王骄横无度,最终导致宗族覆灭,周幽王宠信褒姒,身死国灭,陛下不可不引以为鉴!”
3. 文帝沉默不语,于是派韩安国前往藩国宣示旨意。曹植听说韩安国来了,非常高兴,握着韩安国的手说:“少卿来了,真是天人啊!”
4. 当时,曹植正在写《洛神赋》,赋成后,拿给韩安国看,韩安国称赞有加,曹植更加高兴。韩安国劝告曹植引咎自责,速速返回京城。
5. 曹植听了韩安国的劝告,上表请罪,文帝感念他的忠义,诏令他返回都城。
6. 黄初元年,韩安国迁任尚书令,封爵关内侯。
7. 文帝曾经问韩安国:“为什么你知道曹植一定能够保全性命?”
8. 韩安国回答说:“我观察他的文章,所以知道他能够保全性命。过去司马相如作《封禅书》,意图求封,但言语卑弱,文章也不出彩。如今殿下的文章,意在辅佐圣主,平定天下,所以文辞慷慨激昂,可见他的志气浩然,所以知道他不可屈服。”
9. 韩安国性情刚直豪爽,不拘小节,匡正时弊,直言不讳,深受文帝倚重。
10. 曹丕平定蜀汉后,下令群臣上表庆贺。韩安国认为不合适,上疏劝谏说:“陛下凭借累朝之力,平定祸乱,海内外安宁,这是天人之功,陛下的恩德。如今蜀汉已平,不宣扬德化,不关心百姓疾苦,反而徒以空洞的言语粉饰太平,我以为不可。况且蜀人久经战乱,民心未安,陛下正应该安抚怀柔,以收服民心,怎么忍心再劳民伤财以逞虚荣呢?”
11. 文帝采纳了韩安国的谏言,取消了庆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