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原文
云破月来花弄影,
江天一色无纤尘。
客舍并州中秋夜,
今宵不值一为亲。
二、作者简介
殷文圭(624年—680年),唐朝诗人,字令名。高宗朝任谏议大夫。殷文圭多写山水诗,今存十八首,多有悲凉感伤之情。
三、诗歌赏析
1. 意境营造
殷文圭的《八月十五夜》描绘了一幅中秋之夜清朗明净的画面:乌云消散,皓月当空,花影婆娑,江天相接,一片无暇的天地。中秋佳节,本应是亲朋相聚、举杯团圆的时刻,诗人却身处异乡客舍,倍感孤寂。
2.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景物描绘,抒发了客居他乡、中秋难归的孤寂之情。
"今宵不值一为亲",点明中秋佳节独在异乡的悲凉。
"云破月来花弄影",本是中秋夜的美丽景致,在诗人眼中却增添了几分凄凉。
3. 艺术手法
《八月十五夜》在艺术手法上运用如下特点:
对仗工整:诗歌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色彩鲜明:诗中使用了"云"、"月"、"花"、"江"、"天"等意象,色彩鲜明,烘托了诗歌的意境。
衬托对比:诗歌前半部分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清朗景象,后半部分抒发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形成衬托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后人评价
《八月十五夜》是殷文圭的代表作之一,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
元好问:"文圭诗古致可追。"
朱彝尊:"思想清新,不落凡俗。"
近代诗人闻一多也盛赞此诗:"一气呵成,神完气足。"
五、影响与启迪
《八月十五夜》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抒写羁旅之思:殷文圭将中秋之夜与羁旅之思相结合,开创了中秋诗中抒写羁旅之思的先河。
塑造孤寂形象:诗中塑造了一个身处异乡、孤寂难耐的诗人形象,成为中国文学中孤寂形象的经典代表。
六、千古传唱
《八月十五夜》自唐朝以来,一直广为流传,成为中秋佳节期间必读的经典诗篇。诗中所表达的团圆之情和乡愁之思,跨越千年,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结语
殷文圭的《八月十五夜》是一首中秋怀乡之作,通过对中秋之夜美景的描绘和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塑造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羁旅者形象。诗歌意境清朗,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造诣。千百年来,这首中秋佳作一直广为流传,成为中秋佳节期间人们怀念亲人、寄托乡愁的经典诗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