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是唐代传奇小说家李复言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位方外道士与世俗女子的爱情故事。小说文笔优美,情节曲折,在唐代传奇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文
1. 昔方山子,不知何许人也。年二九,容貌都绝,常被发跣足,服青衣,出没山谷间。
2. 有邵氏女,名阿娇,资质殊丽。一日,采兰于名山,见方山子于石室前,顾盼之间,心甚悦之。
3. 女因病,久不愈。忽梦见山子,谓曰:“我能治汝病。”女惊醒,病即差。
4. 女尽屏姬侍,沐浴薰香,于花前焚祝。忽见山子至,绿衣翠发,丰姿更倍。女曰:“君非神人,必能知我心。”
5. 方山子曰:“贫道生于方山,故号方山子。今为太清真人弟子,本非凡俗之流。然观娘子之姿容,久已慕之,今幸逢之,敢不奉命。”
6. 语毕,女乃起拜道:“妾有家教,不闻异术。意君必有异方,愿不吝教我。”
7. 方山子曰:“奉教甚易,但当静心,一日三浴焚香,再三祈祝,自当酬报。”
8. 女如约而行,三日未得果,便谓山子曰:“妾奉君教,夙夜祈神,至今未遂,莫非君之欺乎?”
9. 山子曰:“待我作法,三日之内,必有所报。”三日已过,阿娇于梦中见一人,来授一经。女遂诵之,疾病便愈。
10. 女愈后,方山子便携之至方山。女遂弃绝人寰,与山子同居。
11. 后数载,山子谓女曰:“我当游西域,可留此相念。”女曰:“妾不敢阻君,但望君早归。”
12. 方山子去后,女常作诗寄之,词甚悲切。三年后,方山子归来,女大喜,夫妻重聚。
13. 其后,方山子复欲远游,女垂泪泣曰:“妾自君归后,无日不思君。今君又欲弃妾而去,妾何忍相别。”
14. 方山子曰:“我此去,不过数年矣。娘子勿忧,待我归来,当与娘子同享神仙。”
15. 阿娇闻之,乃止。山子又去,不归。女每至夕阳西下,辄望西而泣。
16. 一日,女于西山望见一白云,冉冉而来。云中有一人,绿衣翠发,丰姿依旧。女大惊,以为山子归来,乃疾走迎之。
17. 近而视之,乃一石人也,身衣绿衣,发皆翠羽。女痛哭失声,遂投水自尽。
翻译
1. 从前,有位方山子,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年方二九,容貌俊美异常,经常披头散发,赤脚穿鞋,身穿青衣,出没于山林谷壑之中。
2. 有个邵氏女子,名叫阿娇,天生姿容美丽。一天,她在名山采摘兰花,遇上了方山子,在石室前相互注视着,心里都很喜欢对方。
3. 女子因为生病,久治不愈。一天晚上,她梦见山子,梦中山子对她说:“我能治你的病。”女子醒来后,病就好了。
4. 女子辞别了所有侍女,沐浴焚香,在花前祭拜祷告。突然,她看见山子来了,绿衣翠发,比以前更加英俊潇洒。女子说:“你如果不是神仙,必定能够明白我的心意。”
5. 方山子说:“我生在方山,所以号叫方山子。现在是太清真人的弟子,本来不是凡人。但是见过了姑娘的姿容,好久以来我就仰慕你,今天有幸相遇,不敢不听从你的吩咐。”
6. 说完,女子起身拜道:“我从小受到过家教,没有听说过异术。我想你必定有与众不同的方法,希望你别吝啬教我。”
7. 方山子说:“这很容易,只要专心致志,每天三次沐浴焚香,反复祷告,自然会有所回报。”
8. 女子按照约定去做,三天后还没有结果,就对山子说:“我按照你的教导,日夜祈求神灵,到现在还没有实现,莫非你是骗我的吗?”
9. 山子说:“让我做法,三天之内,一定会给你报答。”三天过去了,阿娇在梦中看见一个人,走过来给了她一本经书。女子便念诵经书,很快她的病就好了。
10. 女子病好后,方山子便带着她到了方山。女子从此抛弃了世俗,与山子共同生活。
11. 过了几年,山子对女子说:“我应该去西域游历,你可以留在这里思念我。”女子说:“我不忍心阻碍你的去路,但希望你能早点回来。”
12. 方山子走后,女子经常写诗寄给他,诗句里充满了悲切。三年后,方山子回来了,女子十分高兴,夫妻再次团聚。
13. 后来,方山子又想远游,女子流着眼泪哭泣说:“自从你回来以后,我每天都在想你。现在你又要离开我,我怎忍心和你分别?”
14. 方山子说:“我这次去,不过几年时间。娘子不必担心,等我回来,一定和你一起享受神仙生活。”
15. 阿娇听了以后,这才止住了哭泣。山子再次离开,再也没有回来。女子每到夕阳西下,总要向西眺望,哭泣不已。
16. 一天,女子在西山眺望,看见一朵白云,缓缓而来。云中有一人,绿衣翠发,容貌和以前一样。女子大吃一惊,以为是山子回来了,便快步跑过去迎接。
17. 靠近一看,原来是一尊石人,身穿绿衣,头发都是翠色的羽毛。女子悲痛欲绝,投水自尽。
注释
1. 昔:从前。
2. 邵氏:阿娇的姓氏。
3. 名山:山名。
4. 石室:石屋。
5. 顾盼:互相注视。
6. 太清真人:道教神仙。
7. 焚香:点燃香料。
8. 奉命:听从吩咐。
9. 奉教:听从教导。
10. 夙夜:白天和黑夜。
11. 莫非:难道是。
12. 作法:做法术。
13. 酬报:报答。
14. 符:符咒。
15.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16. 翠羽:青色的羽毛。
17. 失声:哭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