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文鉴赏
《古诗十五夜望月》为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是一首咏月抒怀的名作。全诗共四句,仅二十八字,却以质朴的语言和精炼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悟。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是全诗的起笔,描绘了十五中秋之夜的皎洁明月。诗人躺在床上,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泛起一片银辉,宛如地上洁白的霜花。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初见月光的惊喜和误认,也为全诗定下了空灵迷茫的基调。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的目光由床前转移到天上,仰望那轮明月。月光皎洁,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羁绊,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此刻,月华如水,乡思如潮,交织成一股难以排解的愁绪。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诗人发出了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疑问:明月自何时开始出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道出了诗人对宇宙起源、人生意义的探寻。他将此问题抛向茫茫苍穹,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宇宙的浩瀚和人生的渺小,在这一问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4.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诗人的思绪在宇宙中遨游,产生了想要乘风归去、探寻明月之源的冲动。然而,诗人又担心自己会迷失在明月营造的琼楼玉宇之中,无法再回到人间。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又流露了对现实的担忧和无奈。
二、情感表达
《古诗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典型的思乡诗,但它不局限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融入了宇宙意识和人生感慨。诗中流露出诗人以下几种情感:
1. 思乡之情:诗人客居异乡,中秋佳节之际,睹月思乡,心中难免孤寂和感伤。
2. 宇宙之思:诗人仰望明月,引发对宇宙起源、人生意义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探秘宇宙、追寻真理的渴望。
3. 人生之叹: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和短暂的人生,不禁发出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无奈。
三、艺术特色
《古诗十五夜望月》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色:
1. 语言质朴:全诗语言简洁凝练,使用白话口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质朴自然的亲切感。
2. 意境深远:诗中营造出一种空灵迷茫的意境,引人遐想,耐人寻味。
3. 象征手法:诗中以明月为线索,寄托了思乡之情、宇宙之思和人生之叹,赋予了明月丰富的象征意义。
4. 对仗工整:全诗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四、流传影响
《古诗十五夜望月》自问世以来,一直广为传诵,成为中秋佳节必吟诵的经典诗篇。它不仅是一首咏月抒怀的诗作,更是一幅描绘中秋之夜人月相依、寄托情感的艺术画卷。后世文人墨客也纷纷以此诗为题,创作了大量佳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总之,《古诗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经典之作,它以其质朴的语言、精炼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宇宙和人生的感悟,在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