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九月逢九,登高思远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菊花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逢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往往相邀踏青登高,畅游赏菊,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古有重阳登高诗今有登高望古诗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有重阳登高而作之诗,借景抒怀,寄托情思。
1. 杜甫《九月九日登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身处安史之乱,漂泊颠沛,九月九日登高望远,家国之思,壮志难酬,尽显愁苦。
2.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客居异乡,重阳佳节,思念亲人,感怀身世,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眷念。
3. 刘禹锡《九月九日》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刘禹锡仕途坎坷,重阳登高,借酒浇愁,感叹时不我待,抒发失意与怀才不遇之情。
二、重阳登高寄情怀
重阳登高,不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心灵的洗涤。人们登高望远,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1. 陶渊明《九日闲居》
“羁菊似我情,乘月亦相随。九月九日,并在此山陲。”
陶渊明隐居山林,重阳节与菊花为伴,淡泊名利,悠然自得,表达了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2. 苏轼《念奴娇·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中秋登高,寄托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百姓安居的期盼。
3.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萧瑟菊稀,愁多酒浅,不胜清寒。此夕何夕,此月何月,向谁诉此情宽。”
李清照身处乱世,愁绪满怀,重阳登高,感怀身世,寄托了对幸福美满的向往。
三、重阳重情 重阳重阳
重阳节不仅是登高赏菊的节日,更是尊老敬老的节日。人们重阳登高,也寓意着对长辈的崇敬与孝心。
1.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外出求学,母亲为他缝制衣裳,针脚细密,寄托着对儿子的无限关爱。
2. 韩愈《重阳》
“九日韩公宅,年年重九月。朱颜双鬓改,罢酒且登楼。”
韩愈重阳登高,感叹时光飞逝,感慨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3. 李白《九日龙山醉酒》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重阳日登黄鹤楼,与友人惜别,寄托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结语:重阳登高续今古
重阳登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长辈的崇敬与孝心。古有重阳登高诗今有登高望古诗,重阳节的文化内涵穿越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