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苏轼在惠崇寺游玩时,看到了寺中的春江晚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惠崇春江晚景》。
二、注释
1. 春江晚景:春天的江上傍晚的景色。
2.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几朵桃花盛开。
3.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江水变暖,鸭子最先感知。
4. 胜日寻芳泗水滨:美好的一天,在泗水岸边寻春赏花。
5. 无边光景一时新:无边无际的春色,一瞬间焕然一新。
6. 等闲识得东风面:不经意间辨认出东风的到来。
7. 万紫千红总是春:各种颜色交相辉映,体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三、诗词赏析
这首诗共八句,描写了春江晚景的美好景象。诗人从竹外桃花开始写起,几笔勾勒出春江的秀丽。紧接着,诗人用“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富有哲理的句子,点明了春天的变化和生命的气息。
后两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写出了春日赏花的乐趣和新奇的感受。诗人乘船游览泗水,看到岸边的一派春色,不禁感叹时光飞逝,春光短暂。
最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写出了诗人对东风的体察和对春色的赞美。微风吹过,春气弥漫,各种颜色的花朵争相开放,共同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
四、艺术特色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淡雅。诗人通过对几个典型画面的描绘,勾勒出了春江晚景的优美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诗中蕴含着哲理和人生感悟,耐人寻味。
1. 短小精悍:全诗仅八句,惜墨如金,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春江晚景的画卷。
2.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止的画面(如竹外桃花),也有动态的描写(如鸭子嬉戏),动与静相得益彰。
3. 虚实相生:诗中既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鸭子),也有抽象的感触和哲理(如春江水暖、东风面),虚实结合,意境悠长。
五、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笔豪放,词风清淡,与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并称“苏黄米蔡”,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六、流传与影响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后被收入《东坡七集》中。此诗流传甚广,历代文人墨客均有和诗或评点。此外,这首诗还启发了诸多画家,如南宋画家马远的《春江晚景图》,就深受此诗的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