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中叶社会变革
1. 社会经济转型
15世纪中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业贸易繁荣,江南地区出现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局面。
这种经济转型打破了传统的土地所有制结构,使得社会阶级分化加剧。
2. 文化思想变革
中叶思想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阳明心学、王学左派和清谈派等思潮相继兴起,对传统的儒学思想形成挑战。
这些思潮强调个体意识和情感,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空间。
二、文学发展现状
1. 文学思潮演变
明中叶文学由前期复古思潮转向公安派和后七子反复古的浪漫思潮。
公安派强调抒发自我情感,追求自然流露的文风,后七子则继承公安派的思想,强调诗歌意境和格调。
2. 散文创作
中叶散文的特点是重视个性的表现和抒情性。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等名篇成为散文的典范。
三、归有光的生平经历
1. 早年生活
归有光出生于浙江昆山,自幼聪颖好学,16岁参加科举考试,却因父亲去世而中断。
后随母寄居项脊轩,生活清贫,自此与项脊轩结下不解之缘。
2. 仕宦生涯
归有光34岁中举,42岁中进士。曾任嘉兴通判、刑部主事等职,但因正直刚正,得罪权贵,仕途坎坷。
52岁告老还乡,定居项脊轩,隐居著书。
四、项脊轩的意义
1. 归隐之所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祖居,也是他仕途失意后选择归隐的地方。
在项脊轩,归有光得以回归田园生活,远离官场是非,享受天伦之乐。
2. 文化象征
项脊轩是归有光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项脊轩志》所记录的家族史、建筑史、文化史等内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 寄情山水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多次描绘项脊轩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轩外有池,池中有荷,是归有光经常游憩赏玩之地。
五、《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
1. 归隐后的生活
归有光告老还乡后,在项脊轩读书、写字,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
《项脊轩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散文代表作。
2. 托物言志
《项脊轩志》以项脊轩为载体,抒发归有光的个人情感和社会感慨。
通过对轩中物事的描写和历史掌故的追忆,寄寓了归有光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思考。
六、归有光的思想主张
1. 人生观
归有光主张过清贫淡泊、与世无争的生活。
他认为,人生在世,不必执着于功名利禄,而应顺应天命,怡然自得。
2. 社会观
归有光对明中叶的社会腐败深感痛心。
他在《项脊轩志》中委婉地批评了朝政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漠。
3. 文化观
归有光重视传统文化,但反对复古主义。
他主张学习古典文学,但要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