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合卺之欢
合卺之欢,是古代婚礼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寓意新婚夫妇从此结为一体,共度一生。
二、读音
“卺”字读作“jǐn”,是古代盛酒的一种器具,分为两半,合起来才能使用。
三、起源
合卺之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礼记·昏仪》记载:“男女同牢而食,合卺而酳。”当时,男女双方在婚礼上会共饮合卺酒,以示夫妻和睦。
四、仪式流程
合卺之欢通常在结婚当晚举行。具体流程如下:
1. 拜堂:新人向天地、祖先行礼。
2. 交拜:新人互拜。
3. 合卺:双方各执卺之一半,同时向对方倾倒酒水,一饮而尽。
4. 结发:新人互相剪取头发,合而编结,象征永结同心。
五、寓意
合卺之欢寓意深刻:
1. 结为一体:通过合卺酒,新人成为一体,不可分离。
2. 共甘共苦:合卺酒是苦涩的,寓意夫妻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同舟共济。
3. 白头偕老:结发象征着永不分离,寓意新人白头偕老,永远恩爱。
六、与现代婚礼的差异
现代婚礼中,合卺之欢仪式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交换戒指、婚誓等仪式。不过,合卺之欢仍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七、合卺之欢的文学描写
合卺之欢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例如: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礼记·昏仪》:“同牢而食,合卺而酳。合卺而酳,示成夫妇也。”
《红楼梦》:“忽听一阵箫笛声吹将起来,于是二人携手并坐,同饮一杯合卺之酒。”
八、合卺之欢的文化传承
合卺之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寓意深远,体现了古人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虽然现代婚礼中合卺之欢仪式已经很少见,但其精神内涵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