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菊有黄华。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出车,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二、翻译
1. 君子远行
君子出征远行,不知何时归还,
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菊花已经盛开金黄。
2. 同袍共济
我走过田野,麦苗青翠茂盛,
难道我会没有衣服穿吗?我会和你共穿一件外袍。
3. 同仇敌忾
君王兴起军队,我修好我的戈矛,
和你共同抵御仇敌。
4. 共度难关
难道我会没有衣服穿吗?我会和你共穿一件短衣。
5. 同舟共济
君王出动战车,我修好我的戈矛,
和你共同抵御仇敌。
6. 同心同德
难道我会没有衣服穿吗?我会和你共穿一件内衣。
三、注解
1. 于役:出征服役。
2. 曷:疑问代词,何时。
3. 芃芃:茂盛的样子。
4. 岂曰:难道说。
5. 与子:和你。
6. 袍:外衣。
7. 泽:短衣。
8. 裳:内衣。
9. 兴师:兴起军队。
10. 修:修整。
11. 戈矛:古代兵器,戈为长柄钩形武器,矛为尖头长柄武器。
12. 仇:仇敌。
四、赏析
《君子于役》是一首佚名古诗,表达了战士对远行的君子(丈夫、兄弟或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全诗共六章,每章四句,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反复吟唱“君子于役”和“岂曰无衣”两个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性。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战争情景的描绘,表达了战士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菊花的盛开象征着时光流逝,加剧了战士们对亲人的思念。麦苗的青翠茂盛,既是战士们希望国家富强安定的象征,也是对亲人平安幸福的祝福。
诗中反复出现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三句,表现了战士们同袍同泽的深厚情谊和共度难关的坚定决心。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将同心同德,互相扶持,共同抵御外敌,保家卫国。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国家的忠诚,是一首催人奋进的经典诗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