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祭拜时间:中秋前后,八月十五日左右。
2. 祭祀地点:露台、庭院、郊野等开阔处。
3. 祭祀供品:月饼、时鲜水果、香烛纸钱等。
4. 祭祀仪式:焚香祷告,拜月敬酒,祈福纳祥。
二、拜月文化渊源
1. 神话传说:古人认为月亮中居住着月亮之神,掌管着世间的阴晴圆缺。
2. 农耕文明:中秋时节,农作物丰收,人们拜月以祈求明年风调雨顺。
3. 雅士风尚:文人墨客将拜月视为一种风雅习俗,吟诗作赋,寄情山水。
三、唐宋时期拜月古诗
1. 李白《把酒问月》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 但见宵从海上升,苍茫云海共婵娟。
2. 杜甫《月夜》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 辛弃疾《中秋月》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四、拜月古诗的文学价值
1. 抒发思乡之情:中秋月圆,亲人团聚,漂泊在外的人们借拜月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寄托家国情怀:古人将月亮视作国家的象征,拜月也成为他们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和祈愿。
3. 展现大自然美: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风徐来,拜月古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和静谧之美。
4. 反映时代精神:拜月古诗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和审美情趣。
五、现当代拜月习俗
随着时代发展,拜月习俗有所演变,但依然保留着以下特点:
1. 赏月:全家团聚,共赏皓月,寄寓团圆美满。
2. 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美食。
3. 祈福纳祥:人们在拜月时焚香祈福,祈求平安、吉祥和愿望实现。
4. 中秋晚会:各地举办中秋晚会,表演歌舞、戏曲等节目,烘托中秋气氛。
拜月古诗,寄托着古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种种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如今,拜月习俗依然延续,在中秋月圆之夜,人们依然会举头望月,寄情天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醇厚与美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