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古老节日。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为晋文公复国后,拒绝受赏,隐居山中被烧死,晋文公将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以示哀悼。后世沿袭相传,逐渐形成了节日期间的禁火、吃冷食、踏青等习俗。文人墨客也从寒食节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大量哀悼逝者、寄托情思的诗词佳作,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卷。
1. 悼亡
寒食节的起源与悼亡相关,因此这一主题在古诗词中十分常见。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绵绵细雨和人们伤春悲秋的心绪。诗人借问酒家的场景,寄托了对逝者的思念和感伤。
宋代词人晏殊的《踏莎行·寒食》:
千草生处一岁新,一岁新中旧事陈。
寒食梁园思杏花,风雨杏园微有香。
词人怀念故人,追忆往昔春游梁园赏杏花的旧事。如今寒食节至,杏花依旧盛开,却无故人相伴,徒增伤感。
2. 羁旅
寒食节也是一个适合寄托羁旅之思的时节。唐代诗人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
忽闻河东千里信,今岁寒食到曾城。
积雨空林山更青,高斋断火新晴。
诗人客居异乡,收到家书后,勾起对家乡的思念。寒食节的到来,更增强了诗人的羁旅之感。
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寄子由》: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霜满天,清明日,天涯送客,Saludos,怅然归去,何日是归年?
词人远离家乡,在寒食节思念远在异地的弟弟。皎洁的明月、清凉的春风,营造出一种清幽寂寥的氛围,更衬托了诗人浓浓的离愁别绪。
3. 赏景
寒食节期间,人们有踏青赏景的习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
荒城如梦奕奕黄,鸦入谁家啼几声。
春近却无芳草绿,王孙归不分莺莺。
诗人漫步郊外,看到荒城一片萧瑟,鸦鸣声声凄凉。虽然春意已近,但看不到绿草萌发,更添几分落寞。
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蝶恋花·寒食》:
风柔日暖好晴天,百花齐放映朝妍。
飞燕归来不忍别,柔柳搓风总留连。
词人描绘了寒食节期间的晴好天气和百花盛开的景象。归来的飞燕和柔嫩的柳条,为春光增添了一抹生机和活力。
4. 怀古
寒食节与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和事件相关联,所以古诗词中也常有怀古之作。唐代诗人李白的《寒食》:
寒食清明无人问,满山唯有杜鹃啼。
杜鹃花尽人皆散,归来唯见啼乌飞。
诗人感叹寒食节的冷清寂寥,只有杜鹃鸟在啼鸣。杜鹃花开尽,人潮散去,剩下的只有孤寂的乌鸦在盘旋,更添一层凄凉。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人怀念乡居的闲适生活。茅屋低矮,溪水潺潺,老人谈笑风生,儿女劳作,小儿调皮捣蛋。这幅和谐温馨的画面,洗去了寒食节的哀愁,给人以温暖和慰藉。
5. 劝勉
寒食节的禁火习俗寓意着戒骄戒躁、反省自新。因此,古诗词中也有一些劝勉之作。唐代诗人王维的《寒食》:
寒食闲游杏花村,竹篱茅舍自怡魂。
春风不解禁烟火,却傍邻家炊饼薰。
诗人劝诫人们不要沉迷于享乐和奢靡,应该反省自身,追求内心安宁。春风不阻碍邻家炊饼的香气,但诗人却能心甘情愿地淡泊宁静,耐得住寂寞。
宋代词人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词人感慨人生无常,昔日恋人已相隔千里,空留满腹愁绪。寒食节的到来,更勾起诗人无限的悲凉和失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