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年经历
李峤字巨山,唐朝高州(今广东高州)人,其先祖世居陇西。贞观三年(629年),生于长安。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尤精于史学。
2. 隋文帝入朝
麟德元年(664年),李峤以直言敢谏之名,被唐高宗赏识,授予著作郎之职。高宗曾命李峤为直学士,供职于弘文馆。
3. 文才斐然
李峤诗文俱佳,尤以五言诗见长。其诗风清新秀丽,格调淡雅,意境深远。李峤与王绩、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在唐代诗坛享有盛誉。
3.1 诗歌风格
李峤的诗歌以自然淳朴见长,善于描写山光水色,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五言绝句《春归曲》中,“春风拂槛露华浓,无计留春住。稚柳藏莺弄晓风,残花落燕衔红”描绘了春日生机盎然的景象,语言清新自然。
3.2 隐逸之情
李峤的诗作中流露着浓浓的隐逸之情。他向往山水田园,不愿仕途奔波。在《芙蓉池作》一诗中,他写道:“池水浮芙蓉,何似楚亭中。东南风细细,吹皱碧波平。”表达了遁世归隐的愿望。
4. 著作颇丰
李峤著作颇丰,有《李巨山集》二十卷、《唐书》一百卷、《国史》二百卷、《通典》二百卷等。其中,《国史》是一部记载唐代历史的重要史书,为后世研究唐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5. 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峤以“无功受禄”为由,辞官归里。移居洛阳,与王勃、陈子昂等人交往甚密。天宝六载(747年),李峤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6. 影响与评价
李峤的诗歌与史学成就,对唐代文学和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丽婉约,为盛唐诗风奠定了基础。他的史学著作,为唐代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7. 轶事传说
相传,李峤有一次陪唐高宗游览后苑,看见池塘中游鱼悠然自得,遂赋诗一首:“水底游鱼不识时,不知春至亦不知。空将老态与人看,年年春水困池池。”高宗听后大悦,命人将诗刻于池边。
8. 传世名作
李峤的传世名作众多,其中包括:
《赋得春草生江南》:“江南地暖草青青,满眼生气乐年丰。”
《清平乐》:“画堂香雾闲,梅影月如霜。”
《闻王昌龄见幸于上》:“愿君莫见明主面,此身休戚系安危。”
《塞下曲》:“边地风霜苦,正值晚年人。”
《古离别》:“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