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一字之差,往往谬之千里。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便是此理。诗词创作,更是如此。一句诗词,一个字眼,稍有偏差,便可毁掉整体意境,失之千里。
一、字形相似,意境悬殊
古文繁体字,字形相似者甚多。若错用一个字,便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 举 vs 挙
“举”意为举起、选拔,而“挙”意为举止、行为。若诗中写“举杯邀明月”,错用“挙”字,便成了举止邀明月,意境全失。
2. 損 vs 损
“損”意为减少、损坏,而“损”意为亏损、损伤。若诗中写“花落知多少”,错用“損”字,便成了减少知多少,意境大谬。
二、字义相近,偏颇千里
有些字义虽然相近,却不能混用,否则会使诗词意境偏离千里。
1. 皆 vs 都
“皆”和“都”都表示全部或所有,但“皆”更偏重整体,而“都”更偏重个体。若诗中写“百花皆艳丽”,错用“都”字,便成了每一朵花都艳丽,失去了整体之美。
2. 既 vs 已
“既”和“已”都表示已经,但“既”更偏重既定事实,而“已”更偏重过去时态。若诗中写“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错用“已”字,便成了已经看见君子,反而不喜,意境全无。
三、语气细微,判若云泥
诗词创作中,语气细微的差别也能造成天壤之别。
1. 兮 vs 思
“兮”是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或咏叹,而“思”是思念的意思。若诗中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错用“思”字,便成了思念菊花东篱下,意境全失。
2. 乎 vs 欤
“乎”是疑问语气助词,表示反问或揣度,而“欤”是感叹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猜测。若诗中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错用“欤”字,便成了人生得意应该尽欢吗?意境全无。
四、措辞严谨,精益求精
诗词创作,讲究措辞严谨,精益求精,一字一句,都必须斟酌再三。
1. 露 vs 漏
“露”意为水珠,而“漏”意为泄露。若诗中写“夜露滴翠叶”,错用“漏”字,便成了夜间泄露滴在翠叶上,意境全无。
2. 开 vs 回
“开”意为打开,而“回”意为返回。若诗中写“开轩面场圃”,错用“回”字,便成了返回轩面场圃,意境全失。
结语
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诗词创作中,每一个字眼都至关重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唯有精雕细琢,字斟句酌,方能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