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其中诸葛亮先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广为传颂。这句名言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它不仅反映了诸葛亮对蜀汉事业的忠诚和执着,更成为后世为官者和普通民众的座右铭。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句名言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背景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公元208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战略,提出先夺取荆州、益州,再北伐中原的宏伟蓝图。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并于221年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出任丞相。
二、《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228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北伐曹魏。出发前,诸葛亮写下了《出师表》,上奏刘禅。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回顾了自己辅佐蜀汉的历程,表达了对蜀汉事业的忠诚和决心,同时也嘱咐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克绍箕业。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含义
1. 鞠躬尽瘁:鞠躬,即弯腰行礼,引申为竭尽全力。尽瘁,即耗尽心力。鞠躬尽瘁意为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竭尽所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2. 死而后已:死而,即使死了。已,停止。死而后已意为即使死亡,也要停止手中的工作。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表态,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事业的执着和矢志不渝的精神。
四、诸葛亮的践行
诸葛亮的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作为蜀汉丞相,他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不辞劳苦,鞠躬尽瘁。在军事上,诸葛亮指挥若定,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矢志不渝。在政治上,诸葛亮制定了多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善民生。然而,诸葛亮的北伐事业最终未能实现,他在第五次北伐期间病逝于五丈原。
五、后世影响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历代为官者以此为座右铭,以诸葛亮为榜样,忠于职守,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此外,这句名言也成为普通民众勤奋向上、勇于奉献的动力。
六、传承与发扬
在当今社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传承诸葛亮的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理解这句名言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欲所惑,以奉献社会为己任,争做新时代的鞠躬尽瘁者。
结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诸葛亮的精神,以其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