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与公子纠、小白争夺齐国国君之位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管仲是公子纠的谋士,小白是公子纠的弟弟。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小白即位,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齐桓公问管仲:“你为什么辅佐公子纠呢?”管仲答道:“臣侍奉公子纠尽人事罢了。国君贤明,臣子就有福了。国君不贤明,臣子就有祸患了。臣在公子纠左右,公子纠不贤明,臣有祸患;公子纠贤明,臣有福了。臣所以辅佐公子纠,是把自己置于祸患之中,而不是求福。希望国君体念臣的心意,消除怒气。”齐桓公听了,很感动,释放了管仲,并拜他为相。
一、管仲夷吾者翻译
原作:
管仲夷吾者,英、齐之贤大夫也。英,桓公小白,齐桓公也。夷吾,纠,昭公也。
管仲,一名夷吾,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大夫。英,即齐桓公小白,夷吾,即公子纠,被后世追封为昭公。
解释:
“管仲夷吾者”:管仲,字夷吾。
“英”:齐桓公小白。
“齐之贤大夫”:齐国贤明的大夫。
“夷吾”:公子纠。
“昭公”:公子纠的谥号。
二、管仲夷吾者原文与译文
原作:
公子纠与小白争国,管仲相纠。小白胜,系管仲于柱,将杀之。管仲曰:“臣事公子纠,尽人事而巳。君贤臣荣,君不贤臣辱。臣在公子纠左右,公子纠不贤,臣有辱,公子纠贤,臣有荣。臣之所为,乃置之辱,非为荣也。愿君察之,无怒臣也。”桓公闻之,释其缚,以为上卿。
译文:
公子纠与小白争夺齐国的国君之位,管仲辅佐公子纠。小白获胜,把管仲绑在柱子上,准备杀掉他。管仲说:“我辅佐公子纠,尽到了为人臣子的本分而已。国君贤明,臣子就会荣耀;国君不贤明,臣子就会蒙羞。我在公子纠身边,公子纠不贤明,我就蒙羞;公子纠贤明,我就荣耀。我所做的一切,是甘愿蒙受羞辱,并不是为了荣耀。希望国君明察,不要怪罪我。”齐桓公听了,解开了他的绳缚,任命他为上卿。
三、管仲夷吾者的启示
管仲夷吾的故事告诉我们以下几个启示:
1. 尽职尽责,不求回报。
管仲在辅佐公子纠时,尽职尽责,不求回报。即使公子纠失败,他也甘愿蒙受羞辱,这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
2. 忠君爱国,大局为重。
管仲虽然辅佐公子纠,但当齐桓公即位后,他还是忠君爱国,以国家利益为重,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
3.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齐桓公能够慧眼识珠,任用管仲为相,体现了他的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管仲也忠心报国,帮助齐桓公成就了一番霸业。
4. 宽宏大量,海纳百川。
齐桓公在战胜公子纠后,没有计较管仲的过往,反而重用他,体现了他的宽宏大量,海纳百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