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词牌简介
“江畔何人初见月”出自唐代词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词共五十八句,是张若虚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唐诗宋词中的一篇千古绝唱。词牌名“春江花月夜”为双调一百零三字,上下片各六叠三仄,中间隔四仄句。
2. 上片赏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词人开篇即从茫茫宇宙的浩瀚时空中发问,展现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情怀。江畔之人是谁?江上的明月又是何时第一次照在人的身上?这些问题既是无解的,也是有解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随着时空的推移,人世间的生生死死不断轮回,而江上的明月却始终不变。词人不禁疑惑,这江月究竟在等待谁?为什么它只顾着送走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而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无动于衷?
3. 下片赏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词人将目光从江月转向了江岸,看到一叶白云随风飘远,青枫浦上的游子愁绪满怀。他想象着今夜泛舟江上的游子,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或爱人。明月之下,不知有多少人与自己一样,正饱受相思之苦。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词人将笔触延伸到游子的家中,想象着游子的妻子或爱人也在遥望着明月。明月从楼上的窗户中照进来,映照着妻子的妆镜台。她卷起帘子,却无法阻挡月光的照射;她捣衣时,月光也拂过她的砧板。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词人表达了对游子的深切思念,希望能够化作明月之光,照亮游子的归途。然而,鸿雁虽然飞得很远,但它的光辉却无法照耀到水下;鱼龙虽然潜伏在水中,但它们的形态却可以通过水面上的波纹显现出来。这仿佛在暗示,游子虽然远在异乡,但他的思念之情却无法隐藏,终将传达到妻子的心间。
4. 意境与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咏月词,但它并不局限于对月光的描写,而是通过对江月、游子、离人的多角度刻画,展现了人生的无常、离愁别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中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但这种哀愁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爱与思念的执着。
5. 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成就。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炼优美,意境深远悠长。词人通过对江月、游子、离人等形象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凄美动人的意境,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思。
6. 后世影响
《春江花月夜》是唐诗宋词中屈指可数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苏轼、陆游等著名词人都曾写过咏月词,但都难与张若虚这首词相媲美。《春江花月夜》也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发表评论